聯系電話:023-47888520
地址:重慶市江津區雙福街道珊瑚大道6號
雙福國際農貿城由重慶交通運輸控股(集團)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并運營管理,是重慶地區最大的、綜合性一級農產品批發市場,是農業部確定的定點配套市場,商務部確定的全國農產品批發骨干市場。雙福國際農貿城以保障鮮活農產品供應為主,規劃占地2455畝,主要布局蔬菜、水果、冷鏈等八大業態,匯聚蔬菜、水果、糧食、食用油、干貨、副食、肉類、水產、蛋品、凍品等26個類別,現已建成主體交易區35萬㎡,其中蔬菜15萬㎡、其余20萬㎡。
雙福國際農貿城開業運營以來,農產品交易維持了量足價穩、購銷兩旺的局面,保證了全市農產品供應,帶動了全市三農經濟發展,助推了農民增收致富,并已輻射四川、云南、貴州、陜西、甘肅、湖北等多個省份,輻射人口達6000萬人。農產品日均入場量達1.3萬噸,日均交易額近億元。
近年來,雙福國際農貿城按照國家和市、區有關部門的工作要求,通過多種措施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,推動市場轉型升級,保障市場供應。
一是積極開展農商互聯,完善農產品供應鏈。第一,通過主動外出對接、接待來訪對接、舉辦節慶活動搭建對接平臺等方式大力開展產銷對接;第二,推動發展農產品產銷一體化。近來年,共引導、組織場內經營戶百余戶到生產基地發展蔬果種植,發展生產基地110余個,面積達4萬余畝,滿足了重慶市場所需產品市場供應;第三,發展特色農產品專銷區。農貿城根據生產基地的需要,在考察產品品質和市場前景的基礎上,授予特色產品專銷資格,在市場設立銷售專區。如寧夏硒砂瓜、重慶綦江趕水蘿卜等46個品牌產品在市場設立了專銷區;第四,完善供應鏈體系的配套服務功能。推動發展農產品物流和配送服務。引進中國農業銀行、中國工商銀行、平安保險等機構發展金融配套服務;第五,支持發展農產品電商。利用市場聚集輻射能力較強的優勢,集合電商企業進入市場開展線上線下整合發展業務。
二是積極建設公益性市場,強化企業社會擔當。第一,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。將打造食品安全作為農貿城的品牌建設目標之一,建立建全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,成立了食品質量安全管理機構,建成了農產品檢測中心,配備了專職檢測人員;第二,全方位穩定物價。通過大力組織貨源、提供足夠經營棚位、按市場規律確定租金和交易費標準、建立快速應急供應反應機制、加強場內價格監督等方式全方位穩定物價;第三,服務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。通過及時分析入場信息數據,反饋政府部門和基地,幫助、引導其安排生產適銷對路產品,切實為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工作服務;第四,做好綠色發展和環保工作。加大環保投入和污染處理力度,設置充電樁,推進垃圾分類,在場內建設垃圾處置站。
三是信息化引領,促進市場上檔升級。大力推進市場信息化建設,建成了市場交易管理系統,初步實現了對進場農產品的產地信息、市場量價信息的采集和進出場車輛管理等功能,安裝了冷庫“溫濕控制”系統和覆蓋全市場的安全監控體系,使用同程e配平臺,正在開發市場倉位管理系統。
四是打造東盟農產品分撥中心,助推區域經濟發展。雙福國際農貿城利用重慶物流高地優勢,依托珞璜鐵路綜合物流樞紐、東盟班車等運輸方式,通過建設東盟農產品分撥中心,開展東盟水果等農產品的分撥與銷售,促進更多東盟商品匯聚雙福市場,分撥至西部各省及毗鄰省市,為中、西部省市老百姓提供高質量的優質農產品。分撥中心將集水產品和水果交易、冷鏈倉儲、分撥配送、展示分銷、美食體驗于一體,以交運集團智慧管理平臺為核心,涵蓋公共信息服務、綜合管理、金融結算、供應鏈管理等平臺內容,實現農產品全程產地到消費者的冷鏈物流運輸、全程質量追溯、大宗產品的季節性調配、區域集采供應等主要功能,構筑“互聯網+批發市場+線下體驗”的新型產業鏈。
建立東盟農產品分拔中心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以及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“一帶一路”建設、長江經濟帶發展和全面落實中國——東盟合作提質升級的重要實踐,是打造中新互聯互通項目“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”的重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。中國西部(重慶)東盟農產品分撥中心的建成,東盟農產品將形成以“陸海貿易新通道”運輸為主,以重慶為圓心,輻射中國西部省市的新格局,助推重慶加快形成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,促進區域經濟發展。
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,雙福公司將按照市委、市政府、市國資委和集團總體部署,把農貿城打造成為“主業突出、管理規范、競爭力強”的國內商貿流通主渠道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,盡快實現農貿城的轉型升級,在深化重慶立足“兩點”、建設“兩地”、實現“兩高”的偉大歷史進程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。